2010/09/15

You're The Only / Masatoshi Ono - Best Quality



真夜中君と二人
砂濱波の調べ

見上げた空にはほら
星のシャンデリアさ


I love you tonight
時が止まればいいね
流れ星きらめく
想いを伝えたい すぐに


いつまでも二人このまま
強く抱きしめて Fly away
輝いてる君の瞳 僕のすべて映してよ
My song for you. Just only you
君だけを 愛しているのさ


季節はずれの海は
思い出だけ殘して
よりそう二人はほら
搖れるダイヤモンド


I love you tonight
君だけいればいいよ
今心きらめく 願いをかなえたい すぐに


いつまでも君は僕のAngel
同じ夢追いかけよう
輝いてる僕の瞳 君のすべて映すから
My song for you. Just only you
君だけを 見つめているのさ




いつまでも二人このまま
強く抱きしめてFly away
輝いてる君の瞳 僕のすべて映してよ
My song for you. Just only you
君だけを 愛しているのさ

2010/09/12

練氣功可以發掘隱疾

練氣功可以發掘隱疾

「練氣功治病,不可能一勞永逸。以後不再練功則會復發。」不通則痛,練氣功不管是靜功或是動功都得不斷的練功﹗

 ...其實我一直真的有偷練這樣(我知道看不出來啦!沒關係),所以有點不對勁身體自然會告訴我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我連感冒都很少,除了精神科跟皮膚科,我幾乎沒有醫療支出的。__到此為止,我沒有實際體會到氣功的位置跟威力感。

 平常因為不管閒著或是工作多半是宅在戶內僅用頭腦跟電腦,腦袋不能休息又睡不著,但是起碼身體不需要奔波忙碌的,

 二月突然發生大事,開始一路忙,這是腦力透支,精力耗損之外還加上罕見的戶外行動次數大增的忙。

 本來只是稍微懈怠但是起碼每天還是維持練個三十分鐘,後來我不記得甚麼時候開始只記得很快,整個是完全沒練狀態,

 一切都沒感覺異常,不對勁程度感頂多就是平常精神上的"好累喔,喘一下"這樣,我認為那只是過度失眠的錯覺。

 七月,一個算是小劑量的麻醉,一小時不到的手術,結束清醒之後只有頭微暈,我認為那是麻醉沒退乾淨的正常反應,

 一小時之後,突然感覺到身體裡面出事了,從腹部蔓延到胸腔像是發生地震的強烈晃動感,來不及反應就快速向上衝撞,

 我以為我要吐了,某種東西會因為麻醉的關係正常的嘔吐,結果根本沒有任何東西,那個感覺撞到喉嚨就急速停止了,

 兩小時之內,元氣大傷之後,"一整個隱疾"就這樣發作...練氣功調養恢復元氣

William Shakespeare

生存還是毀滅?當頭棒喝,去亦不去,這的確是個問題,而且中外如一,千古如一,只因我們有著一個會思想的人身,一具臭皮囊.....



早些年曾經“走馬觀花”瀏覽過一遍《哈姆萊特》,是以如今但知其輪廓主旨,細節不復明了,本無資格置喙這個問題,然近日偶又翻起王國維先生《紅樓夢評論》,細細賞讀,流連不捨,頓覺較之從前,甚有心得,大有裨益,又自然聯想於哈姆萊特,觀“生存還是毀滅”之處,大有異曲同工之妙,遂一吐塊壘:


歌德有句詩,觀堂先生翻譯作:凡人生中足以使人悲者,於美術中則吾人樂而觀之。美術即藝術,包括文學戲劇作品,這裡的樂,好似“ 隔岸觀火”,燒不著自家,不懼城門失火。所謂遺其利害關係之處,觀照外物與我何干,我即與外物無干,人世間的生離死別,悲歡苦樂,既著之書帛,就生超然之態,那麼塵世之情,似乎與讀者相隔,“樂而觀之”,視之淡然,權作酒足飯飽,閒暇之餘資,含樂悠情.....然而以上盡是胡說,觀堂先生之美學本自叔本華,康德,黑格爾等,諸大德人生味苦,以悲劇為上,那麼此處的“樂而觀之”,是言將人生所歷種種悲劇傾瀉於書,文學藝術家們樂於,喜歡將這些東西作為素材,觀照品評。而哈姆莱特短暂的真正悲剧的人生,正是莎翁的“有用之才”,莎翁“乐而观之”,用心点染修饰,是以成就莎翁最为成熟的艺术作品!


老子曰: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莊子又曰: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生而有身,欲使生命延續,此人人之所欲,生活之本質,本在欲求。人生有欲,諸受是苦,生有涯,而知無涯,多知即多生慾望,則痛苦亦多,是皆為生活之所逼迫也。觀堂先生所謂:人生之所欲,既無以逾於生活,而生活之性質又不外乎苦痛,故欲與生活,與苦痛,三者一而已矣!哈姆萊特既為人,其一生不免糾結於此三者而輪迴。哈姆萊特本是一個具人文精神的青年王子,時流明鏡,人倫雅範,樂觀而富於幻想,莎翁告訴我們,除了父親的“暴卒”,母親的不倫再醮等一切愛情友誼的慾望破滅,正是哈姆萊特們的博學多知,思想深廣,造成了哈姆萊特的無用呆滯,不時的憂鬱陰暗,哈姆萊特會因為挫折而自怨自艾,他是一個懷疑主義者,懷疑世間一切,某種意義上說是一個利己主義者,在復仇慾望面前,知識扼殺了行動,行動為幻想蒙蔽,而其大段的心裡獨白將其內心的痛苦輪迴彰顯無遺,生存夾雜著痛苦,痛苦中苟生,欲之不可絕.....


觀堂先生依叔本華之說,悲劇又分三種:第一種,由極惡之人,極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構之者;第二種,由於盲目的命運;第三種,由於悲劇中之人物之位置及關係而不得不然者,非有蛇蠍之性質與意外之變故也,但由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 “這是一個顛倒混亂的時代,哎,倒霉的我卻要負起重整乾坤的責任”,哈姆萊特是屬於三者皆有的,叔父萬惡之人,欲置於死地;身為特殊地位之王子,他的複仇已不僅是個人的問題,而是關係一國命運的大事,然而卻是落在一個不能承擔重任的人身上,茫茫世界,他卻不知命運去向何方,何處安放靈魂,他雖有純潔高尚的品行,卻優柔寡斷,不具堅強的意志力,時常進退維谷,輾轉躑躅,甚而多愁善感,錯失良機.....亞里士多德《詩論》謂悲劇,所以感發人之情緒而高上之,恐懼與悲憫,悲劇在使人見之有感而悲,悟人生之真相,皆有不得不然,知人世間有所為,有所不為,是使精神得以洗滌,心靈得以淨化。叔父弒君篡逆,口蜜腹劍;母親耽於肉慾,一朝溫柔變不倫;情人脆弱的善良,天真的愚鈍,發瘋致死;同學友人甘為走狗,為虎作倀;直至哈姆萊特自己與姦王同歸於盡. ....所有這一切,憐憫哈姆萊特,憐憫奧菲利亞,甚至憐憫那些所謂的罪惡黑暗,感嘆人世悲苦遭遇,恨人心之險詐,以眼淚與心痛洗刷靈魂,期盼人世間的真誠與善良!


既生悲劇,則思解脫。所貴乎憂患者,重其解脫手段之故,非重憂患自身!疲於生死,耽於生存,常是人間坎坷。解脫之道,存於出世,而非自殺。出世者拒絕生活之欲,形如槁木,心如死灰,遠離苦海,見證菩提;而自殺者,是妄想得欲之極,不能得,又不得看破人生欲苦,不得洞觀宇宙人生本質,煩惱終日,不得善終,身死以絕。茫茫來日愁如海,哈姆萊特悲嘆生活之卑鄙,空虛無聊,微不足道,然而他認為自殺是一種罪惡的行為,他以智慧進行自我深沉的剖析,卻總在矛盾之中徘徊,參不透,看不破,沒有決斷之勇氣,思想巨人,行動之矮子,哈姆萊特終未曾解脫,完整的詮釋了悲劇!


我們以千年之後,現代人身看待哈姆萊特,時隔境遷,劇中人被擱置“砧板”,全憑我等局外人“操刀弄劍”,清濁如何分別?要知觀物無方,因人而異,“唯美術之特質,貴具體而不貴抽象”,因而人生之悲劇借哈姆萊特一身而發現,世事雖變遷,而哈姆萊特其形象終不會湮滅,因有人身,生存多苦,而苦亦為樂,毀滅之徑,非是解脫,在如何取捨得當,本不必拘泥於生存還是毀滅,陷入我執!藝術之價值在使人離生活之欲,而入於純粹之知識,使精神置於真善美之國土中,有一日草長鶯飛,會身心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