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五月看了一部電影,叫做Control,是描寫Joy Division主唱Ian Curtis的一生紀錄片,23歲的年輕生命..為什麼我會特別戀上這部片呢?因為我覺得(還有我看過的朋友也覺得還害怕)我跟他相當多雷同處...不過..我只想著,為什麼人家的23歲那麼澎湃?我的29歲那麼墮落阿??!!
因為主唱1980就過世的緣故(我出生後一星期...)所以可能大家比較陌生,所以借PO下面的文章介紹一下:
一場1976年六月舉行於曼徹斯特的Sex Pistols演唱會,讓台下的Bernard Sumner與Peter Hook決定共組樂隊。他們在唱片行散發招募傳單,當時才二十歲的曼城青年Ian Curtis遂以主唱身分加入了這組仍未取名的樂隊。巧合的是,他與妻子Deborah當晚也在同一場Sex Pistols的演唱會裡。
隔年五月,樂隊以Warsaw為名,在惡名昭彰的倫敦表演場館Electric Circus替Buzzcocks暖場,那是他們首次正式演出,台下觀眾不斷丟擲水瓶到他們身上。依Bernard的說法,取名為Warsaw是因為當時所有酷的事物都帶點德國或東歐風味,例如Kraftwerk。無論如何,Warsaw這名字比起Buzzcocks團員替他們取的Stiff Kittens好上太多。事實上當晚的節目單上,由於來不及更改,團名仍印著Stiff Kittens。
更換了三任鼓手,Ian Curtis舊識Stephen Morris於1977年夏天加入了樂隊。為了避免與倫敦龐克樂隊Warsaw Pakt混淆,他們更名為Joy Division,這是二次大戰時德軍慰安婦的別稱。
1978年一月,樂隊第一次以Joy Division的名義登台演出 。經過了一整年的定期表演與數首單曲的發行,Ian Curtis於1979年初登上了NME封面,Joy Division也獲邀至BBC錄製John Peel Sessions。同年六月,搖滾史上最重要的專輯之一Unknown Pleasures發行,它不但有著由Peter Saville設計的著名封面,那些既黑暗且蒼白,充斥著空虛的抑鬱的聲響,也狠狠拋開了已接近覆滅邊緣的龐克運動,成為銜接龐克與後龐克的永恆經典。
Unknown Pleasures不論樂評或銷量都非常成功,Joy Division於同年九月於BBC 2表演,這是他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在全國性的電視節目中亮相;並於十二月再度獲邀錄製John Peel Sessions。可此時Ian Curtis卻罹患了癲癇症,嚴重時甚至在台上經巒或失去意識。1980年一月,Joy Division展開了歐洲巡迴,但由於Ian Curtis日益惡化的健康狀況,許多場次被迫取消。
樂隊於三月底夥同Unknown Pleasures的製作人Martin Hannett錄製了第二張專輯Closer,並於四月發行了Joy Division最著名的單曲之一Love Will Tear Us Apart。樂隊也決定於五月底展開第一次的美國巡迴。
1980年五月十七日,美國巡迴開拔前兩天,Ian Curtis在家觀看著一部名為Stroszek的電影,劇情講述著一名藝術家尋死的過程。五月十八日傍晚,Ian Curtis被妻子發現上吊於廚房裡,他身邊播放的是Iggy Pop的歌曲The Idiot。
Closer於同年七月發行,這張專輯的評價與銷量都更勝Unknown Pleasures,最高甚至爬到英國專輯榜第六名。失去主唱的Joy Division其餘三名團員,沒有因為Ian Curtis的死而放棄了音樂,他們徵召了鍵琴手Gillian Gilbert,並改名為New Order,跳脫Post Punk的窠臼,成為了電子音樂與新浪潮的先驅樂隊。
Ian Curtis的死因至今仍眾說紛紜,一般能接受的說法是強烈的性格壓抑與肉體疾病導致Ian Curtis無法再賦予自己的生命任何意義。但由妻子Deborah執筆,出版於1996年的Touching From a Distance一書裡,Deborah卻指出Ian Curtis從很久以前就有著趁年輕時死去的念頭。
時隔二十五年,Ian Curtis已成為搖滾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從The Cure到Jesus and Mary Chain,從Bono到Kurt Cobain,Ian Curtis如同幽靈般吸附於無數搖滾後進身上。為了紀念Ian Curtis逝世二十五週年,不論倫敦、紐約、柏林、曼城都舉行了相關活動;BBC 6也將於五月十八日這天,播放Joy Division的經典Peel Sessions,Tony Wilson(Factory老闆)訪談,與其他相關節目等。
你也許可以在這天複習一遍24 Hour Party People,或是從CD架拿下沾滿灰塵的Heart and Soul Boxset,CD1至CD4重新播放一遍。或許跟我一樣,再度讓Atmosphere前奏的砰然鼓擊迴響於房間裡。你聽著這不可思議的聲音,Ian Curtis是如此絕望挫折,鍵琴聲是如此清冷美麗,可是Peter Hook的貝斯與Stephen Morris的鼓點卻又領我們大步邁向希望之地。
你想起了第一次聽Joy Division的記憶了?那是廉價的二手唱片還是終於在唱片行一角找著的Unknown Pleasures。還記得第一次看到Ian Curtis時他臉上的神韻嗎?那是卡帶上的封面還是雜誌裡的插圖。
二十五年過去了,Ian Curtis從來也不曾離開我們,他只是行走在寂靜裡。如他所說,Don't Walk Away, In Silence. Don't Walk Away.
隔年五月,樂隊以Warsaw為名,在惡名昭彰的倫敦表演場館Electric Circus替Buzzcocks暖場,那是他們首次正式演出,台下觀眾不斷丟擲水瓶到他們身上。依Bernard的說法,取名為Warsaw是因為當時所有酷的事物都帶點德國或東歐風味,例如Kraftwerk。無論如何,Warsaw這名字比起Buzzcocks團員替他們取的Stiff Kittens好上太多。事實上當晚的節目單上,由於來不及更改,團名仍印著Stiff Kittens。
更換了三任鼓手,Ian Curtis舊識Stephen Morris於1977年夏天加入了樂隊。為了避免與倫敦龐克樂隊Warsaw Pakt混淆,他們更名為Joy Division,這是二次大戰時德軍慰安婦的別稱。
1978年一月,樂隊第一次以Joy Division的名義登台演出 。經過了一整年的定期表演與數首單曲的發行,Ian Curtis於1979年初登上了NME封面,Joy Division也獲邀至BBC錄製John Peel Sessions。同年六月,搖滾史上最重要的專輯之一Unknown Pleasures發行,它不但有著由Peter Saville設計的著名封面,那些既黑暗且蒼白,充斥著空虛的抑鬱的聲響,也狠狠拋開了已接近覆滅邊緣的龐克運動,成為銜接龐克與後龐克的永恆經典。
Unknown Pleasures不論樂評或銷量都非常成功,Joy Division於同年九月於BBC 2表演,這是他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在全國性的電視節目中亮相;並於十二月再度獲邀錄製John Peel Sessions。可此時Ian Curtis卻罹患了癲癇症,嚴重時甚至在台上經巒或失去意識。1980年一月,Joy Division展開了歐洲巡迴,但由於Ian Curtis日益惡化的健康狀況,許多場次被迫取消。
樂隊於三月底夥同Unknown Pleasures的製作人Martin Hannett錄製了第二張專輯Closer,並於四月發行了Joy Division最著名的單曲之一Love Will Tear Us Apart。樂隊也決定於五月底展開第一次的美國巡迴。
1980年五月十七日,美國巡迴開拔前兩天,Ian Curtis在家觀看著一部名為Stroszek的電影,劇情講述著一名藝術家尋死的過程。五月十八日傍晚,Ian Curtis被妻子發現上吊於廚房裡,他身邊播放的是Iggy Pop的歌曲The Idiot。
Closer於同年七月發行,這張專輯的評價與銷量都更勝Unknown Pleasures,最高甚至爬到英國專輯榜第六名。失去主唱的Joy Division其餘三名團員,沒有因為Ian Curtis的死而放棄了音樂,他們徵召了鍵琴手Gillian Gilbert,並改名為New Order,跳脫Post Punk的窠臼,成為了電子音樂與新浪潮的先驅樂隊。
Ian Curtis的死因至今仍眾說紛紜,一般能接受的說法是強烈的性格壓抑與肉體疾病導致Ian Curtis無法再賦予自己的生命任何意義。但由妻子Deborah執筆,出版於1996年的Touching From a Distance一書裡,Deborah卻指出Ian Curtis從很久以前就有著趁年輕時死去的念頭。
時隔二十五年,Ian Curtis已成為搖滾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從The Cure到Jesus and Mary Chain,從Bono到Kurt Cobain,Ian Curtis如同幽靈般吸附於無數搖滾後進身上。為了紀念Ian Curtis逝世二十五週年,不論倫敦、紐約、柏林、曼城都舉行了相關活動;BBC 6也將於五月十八日這天,播放Joy Division的經典Peel Sessions,Tony Wilson(Factory老闆)訪談,與其他相關節目等。
你也許可以在這天複習一遍24 Hour Party People,或是從CD架拿下沾滿灰塵的Heart and Soul Boxset,CD1至CD4重新播放一遍。或許跟我一樣,再度讓Atmosphere前奏的砰然鼓擊迴響於房間裡。你聽著這不可思議的聲音,Ian Curtis是如此絕望挫折,鍵琴聲是如此清冷美麗,可是Peter Hook的貝斯與Stephen Morris的鼓點卻又領我們大步邁向希望之地。
你想起了第一次聽Joy Division的記憶了?那是廉價的二手唱片還是終於在唱片行一角找著的Unknown Pleasures。還記得第一次看到Ian Curtis時他臉上的神韻嗎?那是卡帶上的封面還是雜誌裡的插圖。
二十五年過去了,Ian Curtis從來也不曾離開我們,他只是行走在寂靜裡。如他所說,Don't Walk Away, In Silence. Don't Walk Away.